一、制度背景与法律依据
政策背景:为规范工程建设领域劳动用工管理,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相关文件(如国办发〔2016〕1号文),要求在工程建设领域全面实行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制度。
法律依据:《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是我国第一部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的专门性法规,自2020年5月1日起实施。该条例明确规定了用人单位实行农民工劳动用工实名制管理的义务,以及与招用的农民工书面约定工资支付标准、支付时间、支付方式等内容。
二、主要内容与要求
身份信息管理:企业需准确收集并保存被招聘人员的身份信息,包括身份证、学历证明等基本信息,以及工种、技能等级、安全培训等从业信息。
合同签订:施工企业与农民工必须先签订劳动合同后进场施工,合同中应明确工资支付标准、支付时间、支付方式等内容。
实名制登记:施工总承包单位或分包单位需依法与所招用的农民工订立劳动合同并进行用工实名登记。未进行实名登记的人员,不得进入项目现场施工。
信息化管理:有条件的企业应通过相应的管理服务信息平台进行用工实名登记和管理,实现信息化实名制管理。
三、实施方式与流程
进场前手续:劳务分包队伍需向项目部申报施工人员进场情况,现场实行封闭管理,未按规定办理手续的人员不得进入施工现场。
安全教育:施工企业需对进场人员进行安全入场教育及考试,确保其具备基本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考勤管理:企业可购买实名制考勤设备(如人脸识别考勤机),记录每天上下班考勤,形成数据报表并上传到企业工地实名制管理系统。
工资发放:分包队伍需按月支付劳务人员工资,并保留影像资料备案。同时,需向项目部提交经劳务作业人员本人签字认可的工资发放表进行审核和留存。
四、意义与影响
保障农民工权益:实名制管理有助于明确劳动者的身份和权益保障,减少劳务纠纷的发生。同时,通过专用账户发放工资,确保工资直接发放到农民工手中,避免被拖欠或克扣。
规范用工管理:实名制管理促进了工程建设领域的用工规范化管理,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同时,也有助于政府监管部门对用工情况进行有效监管和指导。
促进社会稳定:通过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和工资支付,实名制管理有助于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发生,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综上所述,劳动用工实名制是工程建设领域的一项重要制度,对于保障农民工权益、规范用工管理、促进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鲁班长提供劳务实名制解决方案,包括劳务实名制硬件设备、劳务实名制管理系统一体化解决方案,合作案例10000+,欢迎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