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华东政法大学推出新的考勤制度,规定学生迟到超过10分钟为无故缺课;早退超过10分钟的,即使刷卡离开教室,也被记为无故缺课;三次无故缺课(含请假),该门课程成绩不能超过60分;由他人代替刷卡的,一经发现,取消刷卡记录,并对相关学生严肃处理。
该考勤制度公布后,在学生中引起了轩然大波。(好想知道轩然大波是什么波。)
校方表示,该制度近期只会应用于部分出席率较低的课堂,“目前并不会也没有条件大规模进行”。
问题是:高校要求本科生进行刷卡考勤,合理吗?有必要吗?
正方:大学课堂应该是严肃的,有秩序的,有规矩的,不应该是想来就来、想不来就不来、想走就走的。迟到、早退与无故缺课,是对任课老师的不尊重;迟到、早退也干扰课堂秩序,浪费老师与同学的宝贵时间。刷卡考勤+三次无故缺课就挂科的规则,有很大的威慑作用,必将大大减少迟到、早退与无故缺课的情况,有助于改变自由散漫的学风,提高课堂授课效率。
反方:这个考勤制度问题很大。第一,三次无故缺课(含请假)就挂科的规则,意味着你生一场不小不大的病,缺课一两周,你所有的课程都要挂掉,这样恐怕连学位证书都拿不到了,那你怎么办?要么抱病上课,把病拖得更严重,要么休学一年,在家赋闲一年?本来可以通过自学赶上进度来解决的问题,非得搞大了?第二,刷卡考核的方式可能会耽搁上课时间。一个300人的大课,需要排多长的队?需要花多长时间刷卡?第三,两个课连轴转,一节课结束后,去上另一节课,如果路途较长,你未必能及时赶到教室,或会被计为迟到甚至无故缺课。
正方:罚则与实施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可以商量或调整,但不能因此否定刷卡考勤制度。你毕业后上班了,大多数单位还是有考勤的吧,考勤可以确保员工的工作时间、工作士气不打折扣。同样,高校对学生进行考勤,也是为了确保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风气不打折扣。大学生花钱花时间上大学应该是为了学得知识与技能,而非来虚掷光阴混日子的。严格考勤是对学生负责。
反方:大学与工作单位是不一样的。工作单位是花钱购买你的时间与劳务,对员工进行考勤天经地义,但大学正相反,是学生花钱购买大学与老师的授课服务,需要进行考勤的是老师而不是学生。学生付了钱不上课,就像你付了钱后不要购买的商品了,听起来不明智,但也是买家的权利。再则,大学生是成年人,有完全行为能力,能够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正方:考勤还是有必要的。华东政法大学教务处一位负责人介绍:“经过对我校每年因为学分不够想毕业而不能按时毕业的同学跟踪分析,多数此类学生平时上课缺课现象严重。”律师学院、公管学院等部分学院此前已经试行了指纹打卡考勤等机器考勤方式,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尝试利用微信、手机App等方法考勤,效果良好。此外,该校打卡考勤制度近期只会应用于部分出席率较低的课堂,相当于先小规模的试行,在试行中发现不合理不可行的就进行调整。
反方:上过大学的都知道,有些课讲得好,受欢迎,不用考勤,先来的学生从前排坐起,后来的坐最后;有些课讲得烂,不受待见,先来的学生从后排坐起,后来的只好坐在前排。这就是人心向背。讲得烂的课程出席率低,有学生不来说明他们的时间有更好的安排。这种课程应该取消或换老师,而不是通过考勤强制让学生来上。强扭的瓜不甜,为什么要搞得怨声载道呢?
【点评】对大学生搞考勤有利有弊。大学有大学的规矩。不过,即便数据显示跷课多的学生往往不能按时毕业,也推不出“不跷课就能按时毕业”的结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