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期准备
制定管理制度:施工企业应在工程开工前制定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制度,明确实名制管理的目标、原则、责任分工和具体操作流程。
设备采购与安装:购买实名制考勤设备,如工地闸机、人脸识别设备等,并在施工现场的出入口安装这些设备。同时,配备身份证阅读器、市民卡读卡器等用于读取工人身份信息的设备。
系统建设:建立实名制管理系统平台,并与政府管理平台对接,确保数据实时上传和共享。系统平台应具备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和展示等功能。
二、信息采集与录入
工人进场前的手续与合同签订:劳务分包队伍需要向项目部申报施工人员进场情况,只有办理了规定手续的人员才能进入施工现场。农民工需与企业及班组签订《劳动合同》,作为处理劳务纠纷的依据。
实名制信息申报:施工企业安排实名制管理员负责实名制申报工作,安装申报软件、连接相关设备,并开通网络。实名制管理员组织班组长填写新进场农民工的实名制信息,包括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等,并拍照上传。已有市民卡的农民工可通过市民卡读卡器直接读取完成实名登记和申报。
信息审核与录入:实名制管理员需对上报的实名制信息进行审核,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审核通过后,将信息录入实名制管理系统平台。
三、日常管理
考勤管理:利用实名制考勤设备对进出施工现场的工人进行考勤管理。工人需通过人脸识别等方式进行身份验证和考勤打卡。考勤数据实时上传至实名制管理系统平台,并生成考勤报表。
工资发放:分包队伍根据考勤报表和工资标准按月支付劳务人员工资。工资发放情况需提交给项目部审核并留存备案。同时,系统平台支持工资发放情况的查询和统计。
信息公示:在施工现场显著位置设置信息公示栏或LED显示屏等设备,公示工人的实名制信息、考勤记录和工资发放情况等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四、监督与检查
内部监督:施工企业应定期对实名制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自查自纠,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政府监管: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管理机构对建筑工地的实名制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未按要求落实实名制管理的施工企业进行通报批评并依法处理。
五、技术应用与创新
智能化技术应用:鼓励施工企业采用智能化技术如AI识别、大数据分析等提升实名制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例如,利用AI识别技术实现工人的精准身份验证和考勤打卡;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工人的出勤情况、工作效率等进行深入分析并优化管理策略。
创新管理模式:结合实际情况和项目特点创新实名制管理模式和方法。例如,采用“互联网+实名制管理”模式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共享;采用“信用评价+实名制管理”模式将工人的信用评价与实名制管理相结合提升管理效果等。
综上所述,实名制管理在施工现场的具体实施方式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的过程需要施工企业、政府监管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配合。通过实施实名制管理可以有效提升工地管理效率、保障施工安全和员工权益、规范用工行为并推动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鲁班长提供实名制考勤解决方案,包括系统建设、考勤设备等,欢迎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