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管理目标
动态监管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现场劳务用工情况。
提高建筑业企业建筑劳务人员管理水平。
防范建筑劳务人员工资纠纷,保障其合法权益。
构建有利于形成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长效机制。
促进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和建筑业的健康发展。
二、管理内容
实名制登记
对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进行实名制登记,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码、来源省份地区、文化程度等基本信息,以及岗位(工种)、技工等级、岗位证书类别等岗位资格信息。
同时,记录人员类别、从事过劳务的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等从业信息,以及施工现场日考勤信息、劳务用工合同、工资支付情况等其它信息。
考勤管理
在施工现场安装考勤机,采用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进行电子打卡。
劳资员负责统一录入、统计、提取考勤数据,每月分班组打印成册,作为工资发放和绩效考核的依据。
合同管理
推广使用劳动用工电子合同,工人通过人脸识别认证后,在合同付款金额等关键条款处签字确认,并将电子合同传至工人本人手机。
建立合同分类管理体系,涵盖各施工主体(总承包、专业承包、专业分包、劳务分包、劳务班组)的施工合同,进一步拓展优化分班组、按工种自动归集劳动合同功能。
人员进出管理
施工现场原则上实施封闭式管理,设立进出场门禁系统,未录入实名制系统的人员禁止进入工地。
进出现场必须刷脸或指纹通过,确保人员身份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三、管理措施
设置专职劳资员
劳资员是实名制管理的关键岗位,负责劳务人员的合同签订、考勤统计等工作。
劳资员应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和责任心,确保实名制管理的专业性和高效性。
明确责任分工
生产技术、财务人员和劳资员各司其职,对实名制定责任和任务。
确保实名制管理的全面落实,避免出现管理漏洞。
加强教育培训
对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通过培训,使人员了解实名制管理的重要性和具体要求,积极配合管理工作。
完善监管机制
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加强对实名制管理的监督检查。
对发现的问题要责令限期整改,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要约谈相关责任人并进行问责。
四、技术应用
集成多种科技手段
将门禁技术、通道闸管理技术、视频监控技术、实名显示技术等集成到实名制管理系统中。
实现数据的实时上传和共享,动态监管施工现场劳务作业人员在施工现场的所有生产活动情况。
采用移动定位技术
在不具备封闭式管理条件的工程项目中,采用移动定位技术实施考勤管理。
确保考勤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避免考勤数据造假等问题。
开发预警功能
开发重点岗位人员多项目考勤监测预警功能,对发现的违规担任多项目管理人员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
提高管理的精准性和有效性,确保施工现场的秩序和安全。
五、管理效果评估
定期评估
定期对实名制管理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和总结,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评估结果应作为改进和完善实名制管理方案的重要依据。
反馈机制
建立实名制管理的反馈机制,鼓励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
通过反馈机制不断完善实名制管理方案,提高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综上所述,施工实名制管理方案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的管理方案,需要政府、企业、人员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和配合。通过实施实名制管理,可以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提高工地管理效率、保障建筑劳务人员的合法权益,为建筑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内容由AI生成,无法确保真实准确,仅供参考。鲁班长是智慧工地实名制管理领域的知名品牌,致力于为政府提供实名制监管平台搭建以及为建筑企业提供实名制管理解决方案。鲁班长提供工地考勤管理软件,基于人脸识别技术,功能丰富,搭配工地闸机、云考勤机、移动考勤等不同类型考勤机使用,可满足不同考勤需求,支持对接监管平台,已广泛应用于全国各地,欢迎咨询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