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师傅的安心,还要从该县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制度的全面落实说起……
从案件中挖掘公益诉讼线索
2021年至2022年,刘某某雇请陈某某、吴某某等31人为南县某工程施工,并在该工程完结后多次利用其亲属身份以套取冒领工资的方式将实际做工的农民工工资领取后,恶意拖欠陈某某等31人的工资共计24万余元。
南县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检察官通过“套取”“冒领”等字眼,敏锐地察觉到该起案件的背后应该不仅仅是普通欠薪问题。随即,该院进行了大数据筛查,发现在2021年至2024年间,102个在建项目中竟有2632名农民工工资被拖欠,涉及金额高达2000余万元。
“为什么短短几年时间,就有这么多的农民工工资被拖欠?”带着疑问,该院公益诉讼检察官深入5个在建工地实地走访调查,并向县人社局了解具体投诉情况。经调查,该县普遍存在建筑工程分包单位不按实际出勤情况编制工资结算表,并伪造农民工签字确认,施工总承包单位对每月工资结算表未实质性审核,甚至默许分包单位造假套取承包款,致使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制度流于形式。至此,欠薪事件频发问题的“病灶”终于被找到。
开展专项行动解“薪”愁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该院于2024年1月9日启动行政公益诉讼立案程序。3月1日,该院与相关职能单位展开联合磋商,明确提出应由施工总承包单位对拖欠工资承担先行清偿责任,并切实履行实名制管理职责。3月6日,该院发出检察建议,从严格规范劳动用工实名制管理、严厉查处拖欠工资行为、依法保障农民工维权3个方面,督促相关部门依法查处施工总承包和分包单位未落实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制度的违法行为。
相关部门收到检察建议后,立即约谈了4家问题工程负责人,责令其积极整改,由4家项目施工总承包单位先行清偿支付工资130余万元。
府检联动助推实名制
管理制度全面落实
“检护民生”重在“护”,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不仅要解决当下问题,更要护长远。如何让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制度真正在全县落地生根,做好农民工权益保障后半篇文章?
为更好地解决问题,该院将这一情况向县政府汇报,县政府高度重视,南县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南县2024年在建项目工地落实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制度督查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对全县在建的20余个工程项目进行为期1个月的实地督查,对督查发现的10余处问题及时下达限期整改告知书逐个整改,对未立行立改的工程项目依规进行行政处罚。
此外,该院主动联合县住建局、县人社局开展“送法进工地进企业”宣传月行动,对全县所有在建项目的施工单位、分包单位劳资专员、行业主管项目负责人进行了工资支付标准化制度培训,发放《实名制管理告知书》和《建筑工地农民工须知》500余份,让企业和农民工都清楚知晓自己的权利与义务,切实筑起一道坚实的权益保障防线。
2024年6月20日,该院召开听证会,就行政监管部门对落实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制度是否全面履职到位、农民工权益是否得到有效保障进行听证。听证员一致认为,南县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制度已全面落实到位。
“今年1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检护民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这起案件成功入选。今后我们将持续落实好‘检护民生’专项行动,以务实举措守护好农民工的‘钱袋子’,切实让广大农民工暖心又安‘薪’。”该院公益诉讼检察部负责人表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