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地实名制管理的具体操作流程

建筑工地实名制管理具体操作流程
 
一、前期准备阶段
 
(一)成立管理小组
 
建筑企业需组建专门的实名制管理小组,成员包括项目经理、安全负责人、劳资专员等。项目经理作为第一责任人,全面统筹实名制管理工作;安全负责人负责将实名制与安全管理工作相结合;劳资专员具体负责人员信息采集、考勤记录、工资发放等日常事务。
建筑工地实名制管理系统
 建筑工地实名制管理系统
(二)选择管理系统与设备
 
管理系统:根据项目需求和预算,选择合适的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平台。可参考当地建设主管部门推荐的系统,确保其具备人员信息管理、考勤统计、工资核算、培训记录等功能,且能与政府监管平台实现数据对接。
 
硬件设备:在工地出入口安装人脸识别考勤机、门禁闸机,在办公区域配备电脑、打印机等设备。考勤机应具备高精度人脸识别功能,能适应工地复杂的光线环境;门禁闸机要坚固耐用,确保人员进出安全有序。
 
(三)制定管理制度
 
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实名制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操作流程、违规处罚等内容。例如,规定工人未按规定进行考勤打卡的处理方式,以及管理人员未及时更新人员信息的责任追究办法。
 
二、人员信息采集阶段
 
(一)信息收集
 
基本资料:收集工人的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近期免冠照片(电子版)、联系方式、紧急联系人信息等。对于特种作业人员,还需收集其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劳动合同:确保工人与建筑企业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并收集劳动合同复印件。劳动合同应明确工作岗位、工资待遇、工作时间、保险福利等条款。
 
(二)信息录入
 
线上录入:劳资专员将收集到的人员信息录入到实名制管理系统中。录入过程中要仔细核对信息,确保准确无误。例如,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等关键信息必须与原件一致。
 
线下备案:将人员信息的纸质资料进行整理归档,建立人员信息档案。档案应按照工种、班组等进行分类存放,方便查询和管理。
 
(三)信息审核
 
管理小组对录入的人员信息进行审核,重点审核身份证信息的真实性、劳动合同的合规性等。对于信息不完整或不符合要求的,及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补充和修改。
 
三、考勤管理阶段
 
(一)考勤规则设定
 
在实名制管理系统中设置考勤规则,包括正常工作时间、加班时间计算方式、迟到早退旷工的判定标准等。例如,规定正常工作时间为每天 8 小时,加班时间按小时计算,迟到或早退超过 30 分钟视为旷工半天。
 
(二)日常考勤
 
进出打卡:工人每天进出工地时,需在考勤机上进行人脸识别打卡。考勤机自动记录打卡时间、地点等信息,并上传至实名制管理系统。
 
异常处理:对于因特殊原因未能正常打卡的工人,如设备故障、忘记打卡等,需在当天内向班组长或劳资专员说明情况,并填写《考勤异常申请表》,经审核通过后进行补卡处理。
 
(三)考勤统计与分析
 
定期统计:劳资专员每周或每月对考勤数据进行统计,生成考勤报表。报表应包括工人的出勤天数、迟到早退次数、旷工天数等信息。
 
数据分析:通过对考勤数据的分析,发现考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某些班组迟到早退现象较多、个别工人旷工频繁等。针对这些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整改,如加强考勤宣传教育、对违规人员进行处罚等。
 
四、门禁管理阶段
 
(一)权限设置
 
根据人员的岗位和职责,在门禁系统中设置不同的进出权限。例如,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可以在正常工作时间自由进出工地;外来访客需经被访人员同意并登记后,方可临时进入工地。
 
(二)日常使用
 
身份验证:人员进入工地时,在门禁闸机处进行身份验证。验证通过后,闸机自动开启,允许人员进入;验证不通过,闸机保持关闭状态,并发出警报提示。
 
访客管理:对于外来访客,在门卫处进行登记,发放临时通行证,并告知其工地的相关注意事项。访客离开工地时,需归还临时通行证。
 
(三)设备维护
 
定期对门禁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如发现设备故障,及时联系维修人员进行维修,避免影响人员的正常进出。
 
五、培训教育管理阶段
 
(一)培训计划制定
 
根据工程进度和人员需求,制定年度、季度和月度的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包括安全知识、操作技能、法律法规等方面。例如,在新工人进场时,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在工程进入关键工序时,进行相应的操作技能培训。
 
(二)培训实施
 
线上培训:利用实名制管理平台或其他线上培训平台,开展安全知识、操作规程等方面的培训课程。工人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随时随地参加线上学习,并完成相应的考试或作业。
 
线下培训:定期组织现场培训活动,邀请专业讲师进行授课。培训方式可以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操演练等多种形式,提高培训效果。
 
(三)培训记录与考核
 
记录保存:对每次培训活动进行详细记录,包括培训时间、地点、培训内容、培训讲师、参加人员等信息。将培训记录保存在实名制管理系统中,作为人员培训档案的一部分。
 
考核评估:培训结束后,对参加培训的人员进行考核评估。考核方式可以采用笔试、实操考核、面试等。对于考核不合格的人员,安排补考或重新参加培训。
 
六、工资支付管理阶段
 
(一)工资核算
 
数据收集:劳资专员根据考勤记录、工作量和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标准,每月核算工人的工资。对于实行计件工资的工人,需收集计件数量;对于实行计时工资的工人,需统计实际出勤工时。
 
核算审核:将工资核算结果提交给项目经理和财务部门进行审核。审核内容包括工资计算的准确性、是否符合劳动合同约定等。
 
(二)工资发放
 
专用账户:建筑企业在银行开设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确保工人工资与其他工程款项分账管理,专款专用。
 
发放流程:通过银行代发的方式,将工人工资直接支付到其本人的银行卡账户。在工资发放前,向工人提供工资支付清单,清单应详细列明工资构成、发放金额、发放时间等信息。工人对工资支付清单有异议的,可在规定时间内向劳资专员提出查询和核实。
 
(三)工资公示与备案
 
工资公示:在工地显著位置设置工资公示栏,每月对工人工资核算和发放情况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 5 个工作日。公示内容包括工人姓名、工资月份、应发工资、实发工资等信息。
 
备案存档:将工资支付台账、银行代发记录、工资支付清单等资料进行整理归档,保存期限不少于 3 年。同时,按照当地建设主管部门的要求,将工资支付信息上传至建筑工人管理服务信息平台进行备案。
 
七、动态更新与监督阶段
 
(一)人员信息动态更新
 
当人员发生变动时,如新工人进场、工人离职、岗位调整等,劳资专员应及时在实名制管理系统中更新人员信息。对于离职人员,需办理离职手续,收回其工作证件和相关物品,并在系统中注销其考勤和门禁权限。
 
(二)定期检查与评估
 
管理小组定期对实名制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检查内容包括人员信息采集的完整性、考勤记录的准确性、工资发放的及时性等。根据检查结果,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和完善实名制管理工作。
 
(三)接受外部监督
 
积极配合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等外部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按照要求提供相关资料和数据。对于监管部门提出的问题和整改意见,及时进行整改落实,确保实名制管理工作符合相关规定和要求。

免责声明: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鲁班长不对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作任何形式的承诺。如需工地考勤系统及设备欢迎咨询鲁班长。


相关推荐:

 

 

上一篇:建筑工地实名制管理细则

下一篇:关于建筑工地实名制

查看更多:"返回列表"

最新行业资讯查看更多》

工地安全教育资讯查看更多》

热门资讯-----------------------------查看更多》

精彩推荐-----------------------------查看更多》

热门标签

鲁班长致力于为政府提供实名制监管平台搭建以及为建筑企业提供实名制管理解决方案以及实名制系统

地址:深圳市福田保税区紫荆道2号创想科技大厦5楼B号

CopyRight © 2015 - 2017, 鲁班长(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粤ICP备16090951号

鲁班长资讯
鲁班长公众号二维码

了解行业最新资讯!

咨询热线

400-600-8389

134 1447 2174

199 2526 3004

(周一至周五 09:00 -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