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国家为了加强建筑工人以及建筑产业的管理,出台了《工地劳务人员实名制管理办法》(试行),以加强对建筑行业的监管。
那么对企业和农民工而言,工地劳务人员实名制管理是件好事吗?
建筑工人实名制促进建筑行业良性发展
鲁班长深耕建筑领域多年,已为10000余家企业/项目客户量身定制实名制管理解决方案,也见证了这个行业从粗放、无序逐渐趋于规范的历程。
长期以来,受建筑行业本身的分散化、移动化、不稳定等特点影响,建筑工地的管理难以规范化。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建筑行业的信息化管理正一步步的推进,很多建筑企业都开始使用智能化设备进行工地管理,而工地人员实名制管理是加快建筑工地信息化管理的基础。对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进行实名制考勤的认证,可以避免外来人员误闯,安全问题得以保证。由于人脸识别技术往往连接后台系统,所有考勤数据都会第一时间传输后台,工人打卡时间可以随时查询,避免了工时纠纷和工程诈骗。几年前,河北、广东等地都曾发生过工程诈骗案件,给建筑施工企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但自从开展人员实名制管理以来,这种工程诈骗行为逐渐没有了市场。对整个建筑行业的保护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可见,建筑工人实名制对建筑企业的长期发展是有利的,能够促进建筑行业的良性发展。
劳务人员实名制管理保障工人合法权益
对工人而言,工地劳务人员实名制管理一方面可以保障工人合法权益。实名制管理办法中规定,施工企业必须建立专门的工资账户为农民工按月发放工资,不得拖欠,系统中的考勤数据是农民工工资发放的重要依据。这意味着农民工也可以像企业上班族一样按月领取劳动报酬,不用担心被欠薪或者少发工资了。毕竟工人人数不确定、工种不确定,上工时间不确定,最终损害的还是劳务关系中相对弱势的一方的农民工的利益。
另一方面,劳务实名制管理可以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把他们培养成新时代的准产业工人,提升建筑工人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从而提高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质量和安全。
总体而言,劳务人员实名制管理是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的趋势,有助于解决建筑行业信息紊乱的现状,保障工人的权益,促进建筑行业管理透明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