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制度背景与目的
背景: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和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要求,逐步推行劳务实名制管理。
针对建筑行业存在的劳务管理不规范、农民工工资拖欠等问题,通过实名制管理手段加以解决。
目的:
规范建筑劳务市场,打击冒名顶替、无证上岗等违法违规行为。
保障劳务人员的合法权益,确保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提高建筑工地安全生产水平,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实施范围与要求
实施范围:
内蒙古自治区内的所有建筑工地均需实行劳务实名制管理。
涵盖所有进入工地从事劳务的人员,包括农民工、技术人员等。
实施要求:
施工企业需与直接招用的务工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并进行实名制登记。
劳务承包行为的劳务用工也需进行实名登记造册,纳入实名制信息管理系统。
名册作为支付劳务费的基本依据,需至少保存3年备查。
三、管理平台与功能
管理平台:
内蒙古地区采用三级建筑从业人员实名制管理系统等平台进行劳务实名制管理。
这些平台集成了人员管理、考勤管理、工资管理等功能模块。
功能特点:
人员管理:对每位进入工地的劳务人员进行实名登记,包括身份信息、技能证书等。
考勤管理:通过人脸识别、二维码扫描等技术手段实现精准考勤。
工资管理:根据考勤数据和合同约定自动计算工资,并支持在线支付功能。
四、监管与处罚
监管机制:
内蒙古行业监管部门将监督建设单位、工程监理方、施工企业等各方落实实名制管理制度。
设立施工现场务工农牧民工作办公室,负责协调和监督各方用工行为。
处罚措施:
对违反实名制管理要求的施工企业和个人将依法依规采取通报、限期整改、限制招投标、记载不良行为、清出市场等方式给予处罚和惩戒。
五、实施成效与展望
实施成效:
内蒙古劳务实名制管理的推行有效规范了建筑劳务市场秩序,保障了劳务人员的合法权益。
提高了建筑工地安全生产水平,减少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促进了建筑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未来展望: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不断深入,内蒙古劳务实名制管理平台将更加智能化、便捷化。
未来将继续加强监管力度,确保实名制管理制度的全面落实和有效执行。
综上所述,内蒙古劳务实名制是内蒙古地区为了规范建筑劳务市场、保障劳务人员权益而推行的一项重要制度。通过实施劳务实名制管理,内蒙古地区在规范市场秩序、保障工人权益、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将继续推动建筑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