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制度目的
规范考勤管理:确保施工现场作业人员的考勤记录真实、准确。
保障工人权益:为工资发放、劳动纠纷处理提供依据。
提高管理效率: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工地管理效率。
保障工程质量与安全:确保施工现场人员到位,减少安全事故风险。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施工单位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作业人员,包括施工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
三、实名制登记
信息录入:所有进入工地的工人必须进行实名制登记,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工种等基本信息。
信息审核:登记信息需经项目部审核确认,确保准确无误。
信息对接:登记信息需与政府相关部门或第三方平台进行数据对接,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四、考勤方式
打卡设备:施工现场应设置专门的打卡区域,配备具有AI识别功能的打卡设备(如人脸识别系统、指纹识别仪等)。
打卡要求:工人每天进出工地均需进行打卡考勤,打卡时间应准确记录,并与实际工作时间相符。
数据上传:打卡数据需实时上传至管理平台,以便管理人员随时查看和分析。
五、考勤管理
班次管理:根据施工计划和需求,对工人的班次进行管理,包括早班、中班、晚班等。每个班次均需进行打卡考勤记录。
出勤统计:根据打卡数据,对工人的出勤情况进行统计和计算,包括出勤天数、工作小时数、迟到早退次数等。
奖惩机制:对于按时打卡、出勤率高的工人给予一定的奖励或表彰;对于迟到早退、无故旷工等违规行为,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罚或警告。
六、设备维护
定期维护:打卡设备需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和数据准确性。
责任追究:因人为因素造成打卡设备损坏的,需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并进行赔偿。
七、数据安全与保密
数据保密:工人实名制信息和打卡数据需严格保密,不得随意泄露给无关人员或机构。
数据备份:定期对数据进行备份,以防数据丢失或损坏。
八、监督与检查
内部监督:施工单位应建立内部监督机制,定期对实名制考勤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
外部检查:接受政府相关部门及行业协会的监督检查,确保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九、制度修订与解释
制度修订:随着法律法规和实际情况的变化,本制度将适时进行修订和完善。
制度解释:本制度的解释权归施工单位管理部门所有。
综上所述,施工单位实名制考勤管理制度是确保施工现场管理规范、工人权益保障及工程质量和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各施工单位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鲁班长提供施工单位实名制考勤管理解决方案,是一种高效、便捷、准确、安全的考勤管理方式。它通过人脸识别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实现了对员工出勤情况的自动记录和统计,提高了考勤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该系统还具有实时透明、安全可靠等优点,为工地的日常运营和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
相关推荐: